何谓戏剧性人格疾患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3-10-29
她尽情的笑,拚命的跳,痛快的哭,大声的叫。她将她的情绪写在脸上,将热情挥洒在众人惊叹的眼里。她的心有如六月的晴空,时而一碧如洗,时而乌云密布,时而大雨倾盆,时而云淡风清。
她生来就是佳女主角。她的热情、她的友善、她的前卫、她的丰富表情、她的长袖善舞,无时不刻吸引着众人的注目。她则以更卖力的演出、更精彩的戏码回馈大家。然而,当曲终人散时,她会满怀失落、空虚难耐,继续寻找新的舞台,吸引新的观众。
她的生活就像一出接一出的戏,有喜剧,有悲剧,有闹剧──生动、诱人,却不够真实--这便是“戏剧性”一词的来由。
如果能力佳,外貌、经济、学识等条件也够,拥有戏剧性人格会使社交生活更加灿烂。现今社会中,很多成功人士即是戏剧性人格。如果整体条件不足,或者戏剧性人格倾向太过强烈,两者无法搭配,问题就会发生了。
这时,这位“演员”因为缺乏足够“本钱”来吸引她所想要吸引的“观众”,她将会变得更加夸张、肤浅,甚至不惜撒谎,目的只为博君一灿,浑然不觉别人已经看透她的虚伪。她会无止尽的追寻新事物,短暂的狂热后随即厌倦。她只在意自己是否具吸引力,一点也不关心别人,她会千方百计驱使别人满足她的需求,若求之不得,她会大怒、不顾一切的发泄,随即恢复愉悦,彷佛戏已经演完,甚至对于旁人犹自沉浸在先前的情绪感到不解。
若费尽心思,依然无法得到别人的注意时,这位找不到“观众”的“演员”甚至会走向疯狂的表演──自杀。割腕、吞安眠药、扬言跳楼,都是常见的戏码。与决志自杀者不同的是,这些举动多半是装模作样的,目的只为吸引大家的关心,并不是真心想死。然而,这不意味这位“演员”性命无虞,偶尔会弄假成真,酿成无法挽回的悲剧。
可以想见,一旦戏剧性人格演变到这地步,已经严重影响到社会功能,并造成自己或他人的痛苦,就已经是一种疾病,需要治疗。
如同顽固僵化的“强迫性”人格疾患、缺乏自信的“畏惧性”人格疾患、空虚彷徨的“边缘性”人格疾患,“戏剧性”人格疾患亦是“人格疾患”中的主要疾病之一。戏剧性人格疾患的特点包括:
1.当自己不是众人注目焦点时,会感到不舒服
2.与别人互动时,常展现不适切的挑逗行为
3.情绪转变,且很表浅
4.持续想吸引别人的注意
5.言语肤浅空泛,缺乏内容与细节,例如极度夸赞某人为大好人,却想不出什么实例来左证。
6.言行举止有如表演般,戏剧化,情绪反应也过度夸张
7.很容易受环境影响,旁人的三言两语,就足以让她改变决定
8.与别人交往,表面上显得过度熟络,个个都是“我好的朋友”,虽然实际上可能只见过一、两次面,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性格,有种可能的解释是:患者内心深处有种自卑的情结在作祟。患者缺乏自信,不能自我肯定,所以随时渴望得到别人的赞美。为了得到别人的赞美,患者只好拚命演出一场又一场精彩绝伦的戏,只有在戏中,“灰姑娘”才有机会成为患者渴望成为的“大明星”。
通常,被诊断为戏剧性人格疾患的,女性显着高于男性。在一般人群中,本病的盛行率为2%~3%,在精神科病房或门诊的病人里,罹患本病的盛行率则高达10%~15%。患者多半不清楚自己的肤浅、情绪化与渴求注意倾向,也不了解自己的人格特质很容易让别人尴尬、厌烦或不知所措。患者可能因为自己无法与别人──尤其是同性建立深刻关系而感到痛苦,患者也常因热情耗尽而感到空虚。
因此,治疗方面上,主要是以心理治疗为主,目的要让患者先对自己的人格特质有所察觉,减低焦虑与空虚感,提升自信,发挥所长,进而建立较率的人际沟通技巧,减少肤浅、虚伪、过度情绪化等不适切的言行。
若患者因为不适切行为而产生身体上的症状,诸如沮丧、焦虑等,则可以考虑合并药物治疗,以减轻这些症状的痛苦。但是单靠药物,并不足以解决问题。一般来说,戏剧性人格疾患的预后还算好。随着年龄增长,人的活力减退,不适切的行为会慢慢减少。但并非全部如此,有些人的改善有限,有些人为了追求刺激而犯法或染上毒瘾,少数人甚至以自杀收场。
倘若你或亲友有上述现象,不必过度担心,戏剧性人格疾患大好大坏仅是一线之隔,及早就医是必要的,不仅可以避免症状持续或恶化,减少焦虑与沮丧,甚至能发挥“善于社交”的优点,化阻力为助力。
- 上一篇:上一篇:被动攻击型人格障碍的心理案例
- 下一篇:下一篇:表演型人格障碍的心理咨询案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