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神经生物学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3-04-25
攻击行为是任何形式的有目的的伤害另一生物体造成严重伤害乃至危及生命的行为,其极端形式是暴力行为。研究显示,具有攻击行为的精神疾病主要是精神分裂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神经生物学研究,有助于理解其攻击行为的大脑基础。
一、神经生化研究攻击行为与5-羟色胺(5-HT)、多巴胺(DA)及睾酮等神经生化的关系密切。
攻击行为与5-HT的低水平有关。动物和人类研究均认为5-HT功能紊乱与攻击行为有关。Meta分析显示,不管是何种犯罪或精神疾病,攻击行为与 5-HT代谢物 5-羟吲哚乙酸(5-HIAA)降低显着有关。攻击组精神分裂症患者血浆5-HT的浓度显着低于非攻击组,5-HT水平降低、睾酮水平升高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成正比,提示 5-HT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关系较密切,5-HT功能减退可能使人容易发生冲动和攻击行为。DA功能亢进与攻击行为有关。DA能神经系统参与行为触发、动机行为和奖励加工。研究显示,伏隔核和前额叶皮层的 DA过度活动可导致冲动和攻击行为增加。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发多在幻觉、妄想等精神症状支配下,攻击行为可能是 DA功能亢进的结果,抗精神病药物对冲动和攻击治疗,可能是抗精神病药降低了患者体内DA水平。5-HT与 DA的相互作用也可能对攻击行为有一定作用。研究表明5-HT2受体抑制 DA活动,5-HT2 受体拮抗剂能抵抗 DA活动的抑制作用。动物研究显示,5-HT2c拮抗剂可使老鼠前额叶 DA水平增加,表明5-HT系统对前额叶 DA活动有抑制作用。DA促发的大鼠攻击行为是由 5-HT的耗竭或5-HT1B受体基因去除增加引起的。Sigmundsson等发现精神分裂症患者前额叶内 N-乙酰天冬氨酸水平(NAA)浓度与疾病的严重程度呈负相关。
二、神经解剖学研究研究显示,大脑内存在由前额皮层、杏仁核、海马、下丘脑、前扣带皮层及其他相联系的结构组成情绪控制环路,这些区域的结构或功能异常及其之间的联系异常可引起情绪控制障碍,使攻击行为发生增加,构成了攻击行为的病理结构基础。具有冲动攻击的个体可能存在控制情绪的脑区结构和功能异常如前额叶皮质(PFC)、前扣带回、杏仁核和伏隔核。
1.额叶:额叶是大脑执行功能、调整社会行为以及抑制攻击冲动的关键脑区。情绪行为异常是由于额叶控制负面情绪缺陷与皮质下的活动(尤其是杏仁核)增加所致。情绪调控的fMRI研究显示,PFC活动与皮层下的情绪系统相互关联。在抑制情绪过程中,PFC活动增加,皮层下区域活动降低。PFC功能减退,尤其是背侧区域,与调节情绪和攻击行为的功能损害有关。Barkataki等研究发现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执行功能比无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损害更严重,提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额叶功能更异常。对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结构磁共振影像(sMRI)研究显示,前额叶灰质容量的降低,可引起患者认知功能及情感调节控制功能的损害,在处理问题时缺乏判断力,不能控制负性情感,更容易做出暴力攻击行为的决策。
2.颞叶:颞叶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攻击行为有关。fMRI结果显示,有攻击行为的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静息状态下右侧颞上回、左侧颞叶的少部分区域功能活动增强,但未发现颞叶皮层下结构(如杏仁核)功能增强。
3.其他: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还涉及杏仁核、海马等结构异常。对既往有无自杀史的精神分裂症对照研究显示,有自杀史的患者右侧杏仁核的容积显着大,提示杏仁核与精神分裂症的攻击行为有关。对静息状态下 fMRI研究显示,男性攻击性精神分裂症患者在静息状态下脑岛的部分区域活动增强,通过脑功能连接的结果提示杏仁核在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中作用复杂,杏仁核与多个脑区间特别是与额上回、额中回的功能连接增强可能与男性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有关。近研究显示,杏仁核和前额叶腹侧脑连接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有关。还有研究发现暴力行为的等级和受丘脑、海马等调控的注意前驱自动抑制功能呈负相关。
三、神经心理学研究一般认为有攻击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比无攻击行为的患者表现出更严重的神经系统功能损害和神经心理学测试(如执行功能)损害。
1.执行功能:执行功能低下,如认知流畅性降低,辨认能力下降可导致攻击行为。Naudts等认为有反社会行为和精神分裂症病史的男性患者额叶的基底和内侧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研究显示,执行功能低下,认知转移力差,概念形成能力差,在处理问题上缺乏判断力,更容易出现冲动和攻击行为。WCST结果显示,有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抽象概括能力缺陷较无凶杀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更严重。
fMRI研究证实有严重暴力行为的同时共反社会人格障碍和物质滥用障碍的精神分裂症患者(SZ+APD+SUD)与只具有暴力行为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前额叶执行功能有不同模式。具有 SZ+APD+SUD的患者额叶基底皮质在执行 go/no?go任务时较只有精神分裂症和无精神疾病的非暴力者激活程度低。
相反,观察到 SZ+APD+SUD患者在额叶运动、运动前回和前扣带回脑区比单一患有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激活程度高。
2.工作记忆:工作记忆的缺陷与患者攻击行为有关。应用fMRI对有精神分裂症和严重躯体暴力史(VS组)、精神分裂症无暴力史(NVS组)、反社会人格障碍和有严重躯体暴力(APD组)以及无暴力史的健康人群(健康组)的四组受试者比较“N?back”工作记忆任务过程中的大脑活动,结果显示与健康组相比,工作记忆缺陷主要出现在 VS、NVS和 APD组,而严重缺陷出现在 VS组;VS组的双侧额叶和楔前叶激活缺陷,与 NVS组相比,VS组右顶叶区在工作记忆呈负荷状态。额叶及右侧顶叶活动与精神分裂症的暴力等级呈负相关。与健康组相比,APD患者的左侧额叶回,前扣带回和楔前叶激活缺陷。精神分裂症患者可能是通过减少额叶和顶叶区域的功能性反应出现执行功能损害进而表现严重的暴力。
有研究显示,神经心理学测试如 WCST、Stroop测试未能区分暴力和非暴力的精神分裂症患者。也有研究认为,除了暴力组在执行功能测试上成绩较非暴力组差外,暴力组和非暴力组在神经心理学测试上无显着差异。目前由于研究对象、研究工具的不一致,所得结果尚未得到一致结论,待进一步深入研究。
四、神经遗传学研究有证据表明精神分裂症和攻击行为均与遗传有关。
1.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基因:低活性的儿茶酚-O-甲基转移酶(COMT)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有关。COMT是广泛存在于人体内的一种代谢酶,在 DA和去甲肾上腺素代谢中起关键作用。两者与精神分裂症、攻击行为均密切相关。
姜红燕等对昆明地区汉族精神分裂症人群 COMT基因多态性的检测再次验证了低活性 COMT等位基因可增加暴力攻击行为的倾向性,而高活性 COMT等位基因可能具有保护效应,低活性等位基因158Met与男性精神分裂症的攻击性行为显着相关联。但也有研究结果不一致。
2.单胺氧化酶(MAO)及多巴胺受体基因:MAOA和多巴胺受体与攻击行为有关。MAO参与脑内单胺类递质的降解过程,有 MAOA和 MAOB两种亚型。目前,在攻击行为方面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MAOA亚型基因。多数研究倾向于 MAOA?L和攻击行为相关。研究显示,多巴胺的受体 DRD1、DRD3、DRD4基因与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有关。
3.5-羟色胺转运体基因:5-羟色胺转运体(5-HTT)基因以及5-HT受体基因与攻击行为的相关性研究较多。研究发现,具有冲动人格或攻击行为的个体前额叶扣带回皮质 5-HTT的利用率明显下降,提示5-HTT在攻击行为中起重要作用。
另外还有对神经营养因子与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攻击行为相关性研究。已有学者关注影响攻击行为的生理、心理及社会文化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方式,深入揭示影响攻击行为的因素,这种交互作用同时也存在于精神分裂症患者中。结合生物、心理、社会因素和情景因素进行研究,有助于更深入认识精神分裂症患者攻击行为的发生机制,以早期预测和干预。
- 上一篇:上一篇: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及其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
- 下一篇:下一篇:抗癫痫药物在精神分裂症治疗中的应用
医院简介
MORE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是北京中医疑难诊疗特色医院,集合了众多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联合亲诊,承袭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特点,借助于先进设备发挥中医药的药用,树立精神疑难诊疗水平的新标准...[详细]
医生团队
MORE-
孙秀杰 / 主任医师
擅长用中西医结合方式解决临床上的精神疑难疾病,对难治性精...[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王朝畅 / 主任医师
擅长采用中医中药和现代医学有机结合,个性化分型诊疗各类失...[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 -
陈艳玲 / 副主任医师
在治疗各种顽固性失眠症、抑郁症、精神分裂、植物神经紊乱、...[详细]
点击咨询 在线预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