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附医华南医院
当前位置:广州附医华南医院精神科 > 精神分裂症 >

精神分裂症症状的研究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3-12-12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精神科医生介绍精神分裂症是一组病因未明的精神疾病,具有思维、情感、行为等多方面障碍,以精神活动和环境不协调为特征。本课题引入了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社会环境因素的变量。人类发展指数(Human Development Index,HDI)是联合国开发计划署于1990年提出的衡量和比较不同国家、地区之间人文发展程度的指标。人类发展指数作为衡量人类发展的综合尺度, HDI 的计算公式为:HDI = (生命指标+ 教育指标+ GDP 指标) / 3 ,由此得到的HDI 介于0 和1.之间, 如果某国或地区的人类发展指数高于0.80,则是高人类发展水平;指数在0.50-0.79之间是中等人类发展水平;低于0.50则是低人类发展水平[1,2,3,4]。

本课题研究了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病理学特征,从社会文化维度研究精神分裂症,探讨精神分裂症症状的时代变迁。

1对象和方法

1.1.对象

1.1.1.样本来源:1986年、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住院病历。

1.1.2 纳入标准 1)病历中患者系首次接受住院治疗;2)病历中患者符合CCMD-3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1.1.3 排除标准1)病历中患者患有器质性精神障碍;2)病历中患者患有精神活性物质和非成瘾物质所致精神障碍。

1.2 研究方法

1.2.1.资料收集方法:采用回顾性时点随机抽样研究,即分别对1986年、1991年、1996年、2001年、2006年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纳入的住院病历每年分别随机抽取50例。

1.2.2 资料收集内容: 资料收集内容分为二个部分:一般情况、病理学特征

2.2.3 一般情况包括:性别、年龄(患者入院时年龄)、婚姻、职业、文化程度。

2.2.4 病理学特征包括:(1)幻觉:病例描述中患者是否出现幻觉。(2)幻听:病历描述中患者是否有幻听。(3)妄想:病历描述中患者是否有妄想。(4) Schneider一级症状:病历描述中患者是否有Schneid。(5)冲动行为:病历描述中患者是否有伤人毁物等冲动行为。

2 统计分析

本研究中采用SPSS 13.0对各调查项目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包括卡方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直线相关分析等方法。

3结果

3.1一般情况(图表略): 精神分裂症患者二十年来首次入院的年龄、首次接受入院治疗的年龄、从起病到接受治疗的病程以及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男女性别比例均未发生明显的变化。

3.2精神病理学特征(表略)

3.2.1.幻觉: 将5个时间点的具有幻觉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其比例分别为:74%(1986年)、54%(1991年)、68%(1996年)、56%(2001年)、62%(2006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9.8713,P=0.043),说明近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中幻觉比例有变化。

3.2.2 幻听: 将5个时间点的具有幻听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其比例分别为:70%(1986年)、42%(1991年)、60%(1996年)、40%(2001年)、54%(2006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 12.6277,P=0.0.13),说明近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中幻觉比例有变化。

3.2.3妄想: 将5个时间点的具有妄想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其比例分别为:84%(1986年)、72%(1991年)、92%(1996年)、88%(2001年)、92%(2006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11.1630,P=0.025),说明近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中妄想比例有变化。

3.2.4 schneider一级症状: 将5个时间点的具有schneider一级症状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5个时间点分别是:84%(1986年)、48%(1991年)、64%(1996年)、46%(2001年)、42%(2006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19.5000,P=0.001),说明近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中schneider一级症状比例有变化。

3.2.5 冲动行为:将5个时间点的具有冲动行为的患者比例进行比较,其比例分别为:76%(1986年)、60%(1991年)、56%(1996年)、46%(2001年)38%(2006年),结果有统计学差异(χ2=16.9190,P=0.002),说明近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精神病性症状中冲动行为症状比例有变化,冲动行为症状比例呈现下降趋势。

3 社会文化因素对于精神症状的塑性作用

二十年来,随着社会文化的变迁,精神分裂症患者患有某个症状的比例也发生了改变(见下图),其中固定不变的部分基本维持在50%-75%,说明这一部分症状比例受社会文化因素变迁影响较小,而反向说明社会文化变迁所能影响症状的比例大约在25%-50%,而其中20%可能是由于选择年份上的偏倚造成的,这一部分即为所谓的不能确定区域(grey area)。

社会文化对精神症状的塑形作用示意图

4讨论

本次研究提示:随着社会文化因素的变迁,二十年来精神分裂症患者症状的比例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而且此种变化与社会文化因素有着明显的相关性,现分别讨论如下:

4.1.精神病性症状中与人类发展指数相关性较高的有物理影响妄想(相关系数为0.9),这一结果提示科技、教育、技术、信息传递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改变是与人们的精神活动相互作用的,这提示,妄想的内容是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塑形作用的。

4.2 冲动行为的发生是与人类发展指数呈现负相关的。冲动行为更多的见于人类发展指数较低的年份,随着HDI的增加,冲动行为的发生率也越少。

4.3 幻觉和妄想在精神病性症状的构成与HDI并没有明确的关联,提示它们作为精神病性症状的核心,受到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不大。

上述变化都揭示社会文化因素可以导致精神病性症状的病理结构变化。对于社会文化因素和精神分裂症之间关系,我们可以从两个角度来理解:①从生物学来看,简单化的多巴胺理论已经站不住脚,社会文化因素也能导致多巴胺系统的异常,从而促使精神分裂症的产生。社会文化因素对易感基因的外化作用很可能是通过对基因的甲基化/去甲基化来发挥它的影响力的[5,6,7,8]。②从家庭因素来看,我国传统的家庭结构已经过渡到“4-2-1”,这种变化必然会导致家庭因素的变化。

我们可以看到社会文化因素导致精神分裂症的症状的比重在25%-50%之间,这与Thomas Stompe等的研究(30%-40%)[9,10,11]一致,这个结果凸显了社会文化因素在精神分裂症中致病的重要作用,也揭示了社会文化因素是和其它因素的共同作用导致了精神分裂症。

医院简介

MORE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是北京中医疑难诊疗特色医院,集合了众多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联合亲诊,承袭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特点,借助于先进设备发挥中医药的药用,树立精神疑难诊疗水平的新标准...[详细]

医生团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