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脑博仕医院
当前位置:广州脑博仕医院精神科 > 抑郁症 >

从系统论看产后抑郁症病因及防治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3-04-25

产后抑郁症是指产后6周内第1次发病(既往无精神障碍史),以抑郁、悲伤、沮丧、哭泣、易激动、烦躁,重者出现幻觉或自杀等一系列症状为特征的精神紊乱,是产妇常见的心理行为异常,严重危害产妇的身心健康,影响婴幼儿的发育及情绪、智力、行为的发展,给社会及家庭造成巨大的危害。因此,日益受到国内外学者的重视。

目前发病率报道国外为3.5~33之间,国内为11.38。产后抑郁症病因复杂,近年来,国内外研究人员围绕起发病因素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为预防和早发现、早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依据。本文用系统论方法分析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

1系统论的科学思想系统存在于世问万物,而把系统思想作为一门科学是由2O世纪2O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郎非首先提出。

我国着名科学家钱学森把系统定义为:“我们把极其复杂的研究对象称为系统,即由相互作用和相互依赖的若干组成部分组合成的具有特定功能的有机整体,而这个系统本身又是它所从属的一个更大系统的组成部分”。系统论方法是把研究对象看作一个系统,着重从系统的整体与组成系统要素、要素与要素以及系统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联系的关系中辨证地进行分析,揭示对象的系统规律,并,得到对问题的终处理办法。系统科学方法是认识、调控、改造复杂系统的途径,为人们提供了制定系统佳方案以实行优化组合和优化管理的手段,为人们提供了新的思维模式。

2对产后抑郁症相关因素系统认识根据以上系统论的观点,我们可以把产后抑郁症看成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其发病原因是由多方面因素引起,而各因素之间又是相互关联相互作用的。目前研究认为,主要有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

2.1生物学因素

2.1.1神经内分泌因素。在妊娠、分娩的过程中,体内内分泌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尤其是产后24h内,体内激素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研究发现,临产前胎盘类固醇的释放达高值,患者表现情绪愉快;分娩后胎盘类固醇分泌突然减少时患者表现抑郁。也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与尿中去甲肾上腺素减少有明显关系,与垂体、甲状腺功能低下密切相关;另外,胎儿胎盘娩出,使来源于胎儿胎盘单位的激素突然撤退,胎盘分泌的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胎盘生乳素(hPL),孕激素(P),雌激素(E)含量急剧下降,以及E、P的不平衡,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上起着一定的作用。有研究显示产后抑郁愈重,游离色氨酸浓度越低。

2.1.2遗传因素。有精神病家族史,特别是有家族抑郁症病史的产妇,产后抑郁的发病率高。而产后抑郁本身再次妊娠分娩时具有较高的复发率,其比率可达2O~3O。说明家族遗传可能影响到某一妇女对抑郁症的易感性。据报道,科学家首次找到人体抑郁症基因“CREB1”。

2.1.3躯体因素。研究发现产时产后的并发症、难产、滞产、手术产是产后抑郁症不可忽视的诱因。由于分娩带来的疼痛与不适使产妇感到紧张恐惧,从而诱发产后抑郁的发生。患有内科合并症、产前诊断异常等孕妇易出现焦虑和抑郁情绪。其次,有躯体疾病或残疾的产妇易发生产后抑郁,尤其是感染、发热时对产后抑郁的促发有一定影响。

不良的分娩结局如死胎、死产、畸形儿是产后抑郁症的诱发因素。

2.2心理因素国外研究显示,妇女的心理动力学是其生育过程反应中重要的因素,其中主要的就是产妇的个性特征。研究认为,产后抑郁症多见于以自我为中心、成熟度不够、敏感(神经质)、情绪不稳定、好强求全、固执、认真、保守、严守纪律、社交能力不良、与人相处不融洽和内倾性格等个性特点的人群中。心理分析家认为,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个月均有暂时性的心理“退化”现象,即她们的行为变得更原始或具孩子气。分娩对女性来说是一种伴随不安的期待体验。尤其我国初产妇较多,缺乏对分娩过程的认识,过分担心分娩过程中的疼痛,对分娩存在着紧张恐惧心理。产前情绪不稳定,有经前期紧张综合症者发生产后抑郁症者较多。

2.3社会因素

2.3.1社会支持系统。研究表明产后抑郁患者的社会支持明显不足。支持系统包括丈夫、家人的支持及其本人对婚姻的满意度等。缺乏家庭和社会的支持与帮助,特别是来自丈夫和长辈的帮助,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危险因素。社会支持一方面对应激状态下的个体提供保护,即对应激起保护作用;另一方面能提高一个人对重大生活事件的应激能力,增加个人情感的控制,减少情绪紊乱。在我国广大农村,传统的封建意识根深蒂固,对生女孩的产妇来说,心理压力重大,是引起产后抑郁症的危险因素。此外,分娩时住院环境、医务人员的态度也会影响孕妇的身心健康。

2.3.2生活事件的压力。人口、环境的变化、社会、认知方面的因素及长期生活压力,家庭问题等是产后抑郁症的高危因素。特别是发生在孕期或产后6个月内的重大生活事件,如失业、夫妻分离、亲人病丧、家庭不和睦等,抑郁发生几率增加6倍以上,是产后抑郁较强的预测因子。

2.3.3其他。角色的突然变化,在产后抑郁症的发生上起了一定的作用。产妇往往对突然承担的母亲角色毫无准备,而周围的人却强烈期待其母性行为,并且以往对孕妇的情感,也大部分转向了婴儿,这点对未成熟的女性是难以忍受的。研究显示产后抑郁症还与产妇的年龄、民族、职业、文化程度、孕产期保健服务的质量、产后的母乳喂养等因素有关。

综上所述,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组成产后抑郁症这一复杂系统的3个子系统,而他们又由许多要素组成,各个子系统或要素之问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相互制约、共同作用的,对母系统产生影响。孕期及产褥期内分泌水平的急剧变化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生物学基础,人格特征是产后抑郁症发病的基础,它们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重要先决条件。心理退化现象是产后抑郁症发生的心理学基础,社会因素对产后抑郁症的影响不可忽视,负性生活事件增加是产后抑郁症的促发因素。只有在各要素结构、功能、状态发生变化,系统与要素、要素与要素、系统与环境的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失去平衡,导致系统功能发生紊乱,才出现产后抑郁症表现。

3防治产后抑郁症的系统方法应用既然产后抑郁症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因素综合影响而形成,那么,防治产后抑郁症就应该有系统性思维,在突出某一种方法的同时多管齐下,综合防治,并遵循以下原则。

3.1优化原应用根据病人的年龄、症状、心理、社会因素等不同情况具体分析,制定相应的个体化防治方案,达到佳综合防治效果。

3.1.1孕期保健。研究表明孕期听课、接受咨询和指导次数与产后抑郁症的发生率呈负相关。因此,要充分利用孕妇学校.宣传有关孕前、妊娠、胎儿宫内生长发育等知识,使孕妇树立正确的的生育观和良好的健康行为。对重男轻女的家遭行优生优育宣教,改变世俗观念。对有抑郁症病史或j冲病家族史、有妊娠合并症等高危人群,有针对性她采取干预措施,预防产后抑郁症发生。

3.2.2产时支持。产时支持被认为是一个重要因素,包括家庭支持及医院支持等。分娩期丈夫的关心、体贴、照顾能减轻妻子的产痛,的减少抑郁情绪的产生。临床实践证明,改善产科住院环境、提高服务质量、开展陪伴分娩有利于减轻产妇心理压力。

3.2.3产后访视。产后6周是产后抑郁症的多发期。产后访视有助于产后抑郁症的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

3.2.4心理治疗。研究显示,对重度抑郁症患者提供人际关系心理治疗,疗效显着。心理治疗尤其适合哺乳期妇女。

3.2.5药物治疗。对轻度抑郁症患者,可给予安定类药物治疗;重度抑郁患者需应用三环类抗抑郁药治疗。

3.2.6电休克。电休克治疗抑郁症比其他药物更、更快。一般适应于病情严重,抗抑郁药效果不佳的产妇。

3.2整体化原则应用整体性即“系统不是各部分要素杂乱无序的偶然堆积,而是由各部分要素组成的有机整体。整体的性质和规律存在于各部分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中。系统的整体功能并不等于它的各部分功能的总和,它具有各个组成部分所没有的新功能。”这里,整体与各要素之问不可分割的联系着,各要素之问也是密切地联系着。产后抑郁症的防治应把人体当作一个有机的整体,从整体出发,以整体为归宿,重视病人的生理、心理、社会因素的之间关系,采用补充雌激素或抗抑郁药治疗,同时给予心理治疗及社会支持等综合治疗方法,促使病情好转,预防产后抑郁症的发生。

3.3动态性原则应用任何系统都处在运动变化之中,都同周围环境相互联系、相互作用,进行着物质、能量的交换,并和环境再联结成新的系统。产后抑郁症病情也是在不断地发生变化,多数患者可在3~5个月恢复。有些病人进行心理治疗(如人际心理治疗),能地减少抑郁症状,改进社会关系,并对产前高危人群进行早期干预是的。有些病人用心理治疗和药物治疗,病情不但没好转,反而加重,需改用电休克治疗。因此,对病人进行预防和治疗过程中,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防治方案,根据病情尤其是病因中的主导因素及时调整防治措施,以期获得满意效果。

4结论产后抑郁症病因是由多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因素共同作用而组成的复杂系统,生物学因素、心理因素和社会因素是组成这一复杂系统的3个子系统。由于各因素结构、功能、状态发生变化,导致系统功能发生紊乱、失去平衡,因此,出现产后抑郁症表现。防治产后抑郁症必须从系统的和整体的方法考虑,并找出主导因素,在突出某种治疗方法的基础上,多管齐下,多方法综合应用,不能只强调某一种治疗,而忽视其他治疗,这样才能方能达到佳防治效果。

医院简介

MORE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北京德胜门中医院是北京中医疑难诊疗特色医院,集合了众多临床经验丰富的精神科医师联合亲诊,承袭传统中医有效治疗的特点,借助于先进设备发挥中医药的药用,树立精神疑难诊疗水平的新标准...[详细]

医生团队

MOR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