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研究进展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3-04-25
国内外精神医学工作者对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进行了广泛深入的研究,以下介绍这方面的研究进展。
1精神分裂症的病程与结局早在1898年Kraepelin首先指出精神分裂症(初称之为“早发性痴呆”)预后不良,认为只有13%的患者没有衰退。Bleuler(1911)提出的精神分裂症概念的含义比早发性痴呆较为广泛,他对500例首次发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发病l5年后的随访发现,患者的结局有痊愈、轻度缺陷、明显缺陷和痴呆4类,每类各约占1/4;并提出衰退的出现与病程性质密切相关,缓慢起病的患者大多数出现衰退,而周期性病程者只有少数出现衰退。Langfeldt(1937)提出了精神分裂症样精神病的概念与过程性精神分裂症相区别,对这2种患者的随访观察,发现急性起病、病前性格不是分裂性、病前社会适应良好、有明显诱因者,与过程性精神分裂症相反,预后良好。
110例按Langfeldt诊断为典型的精神分裂症,随访5~15年,只有1例痊愈,4例明显进步;44例诊断为精神分裂样精神病者,88%预后良好ll,2j。
近年来,梁建辉等l3J采用标准化的评定工具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发现,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结局的主要因素为:精神病发作的次数,持续治疗,自杀行为,阴性症状,家庭经济状况及总的疾病发展趋势。对上述因素进一步用通径分析(pathanalysis)分析影响结局主要因素问关系,发现直接作用因素为:阴性症状的严重程度和总的疾病发展趋势;提示迁延性病程和阴性症状直接影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局。
2药物治疗与精神分裂症的结局20世纪5O年代以来,随着抗精神病药的,泛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结局大有改善。Hegartv等对1895年至1992年西方有关精神分裂症结局的文献作荟萃分析,有人组标准的320篇论文,共51800例患者,发现40.2%的患者在平_均随访5~6年(1~40年)预后良好;但在1895年至1925年问,由于缺乏特殊治疗方法,预后较好者仅为27.6%(SE=3.3%)。1930年休克治疗出现后预后有进步,预后良好者占34、9%(SE=3.1%)。在1958年至1985年,预后良好者达48.5%(SE=1.7%),与1895年至1955年相比,差异非常显着(t=5.7,elf=292,P<0.001)。作者认为,精神分裂症结局改善可能与现代抗精神病药治疗有关。
为了解我国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长期结局,陈昌惠等l5J对1982年我国l2个地区精神疾病流行病学调查中8个地区的城市样本89例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随访,直接随访到58例,发现在症状总体功能和社会缺陷总体功能评定中,分别有28例(48%)结局好和较好。作者认为可能与近年来普遍使用抗精神病药有关,进一步说明抗精神病药治疗可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和结局。
3心理社会干预与精神分裂症的结局3、1家庭干预(familyintervention)Bustillo等l6发现,社区中接受家庭干预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平均年复发率为24%,未接受家庭干预者复发率64%;而接受长期家庭干预的患者(治疗时间≥9个月),其疗效可持续2年以上。Mueser等l7J总结了11个有关家庭干预的随机临床试验,共895例,累计2年的复发/再住院率:单一接受个体家庭干预或集体治疗者为28%,同时接受个体/集体治疗者为25.5%,而未接受家庭干预的患者高达63.6%。作者认为家庭干预的时程至少可持续6个月,对精神分裂症的结局有积极的改善。凌笋昂等l8J对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对照研究,将120例精神分裂症患者随机分别接受系统的家庭干预与维持原有的社区服务,在6个月末和l2个月末时,家庭干预组缓解率分别提高了44%和86%,复发率分别降低了66%和6o%,心理社会功能的提高也优于对照组。
3.2社会技能训练(socialskiHtminii~g)Libermml等报道,精神分裂症社会技能训练组2年复发率为14.O%,对照组为85.6%。Hegarty等研究显示,社会技能训练组1年复发率为20.O%,对照组为41.O%。两项研究的组间差异均有显着性(P均<0.O1)。后来,Lihemmn等l9J对解决现实问题模式与职业进行了对照试验,两组精神分裂症患者同时接受同等强度的心理社会干预,干预期均为6个月,随访2年,训练结束时及随访结束时,前者的独立社会生活技能明显优于后一组。
Spaulding等ll0_对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不能在社区中生活而不得不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了对照试验,予试验组改善认知功能模式和解决现实问题模式训练,而对照组予一般性支持治疗和解决现实问题训练,两组患者的训练强度相同(均为每周训练3h,共6个月)。训练结束后,实验组在技能获得和社会功能恢复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
徐志达等ll对精神分裂症进行了药物自我处置模式训练疗效的随访研究,发现接受技能训练的实验组患者的简明精神病评定量表(BPRS)和社会功能缺陷量表(SDSS)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实验组的复发率和再住院率均低于对照组,说明技能训练有益于改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预后。
3.3职业(vocationalrehabilitation)据统计,精神分裂症患者能够坚持正常工作者不足20%l12。近年来,支持性职业训练取得的成效尤为引人注目。在相关对照试验中,接受此训练的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平均再就业率高达65%,而未接受此项训练的对照组患者的再就业率仅为26%;但在减少症状、降低再住院率及改善其社会功能方面,实验组未显示明显优势ll。何怡发llJ对长期住院的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岗位职业训练,显示职业训练对于改善其阴性症状、恢复社会功能及社会适应均有一定的效果。
34综合干预贺敬义等llJ采用lehman等提出的抗精神病药治疗、社会技能训练、家庭干预、职业以及个案管理5个部分组成的综合性系统(即综合干预)对300例农村社区精神分裂症患者预后的影响进行对照研究,随访3年,发现干预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分别为4.7%和48.0%:
72.60,P<0.001),也低于单纯的家庭教育、药物治疗合并心理教育者。刘宁汉、徐秋洁报道(2000)单纯心理健康教育1年后干预组复发率为7%,对照组为25%。陈彦方等(2000)研究发现抗精神病药合并心理健康教育使精神分裂症患者4、5年的复发恶化率为9%。
4结语一个世纪以来,对精神分裂症的预后和结局的研究表明,随着抗精神病药的广泛应用,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结局明显改善,但药物的疗效有其局限性,尤其是对阴性症状及患者的社会功能缺陷疗效较差。因此,有必要采用综合干预(药物治疗与心理社会治疗)才能使精神分裂症患者的整体功能和结局取得大改善,以促使患者回归社会。
- 上一篇:偏执型精神分裂症的危害
- 下一篇:精神分裂症患者认知障碍及其功能磁共振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