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病症的心理咨询
文章来源:北京德胜门中医院 发布日期:2014-01-24
赵本山主演的小品《卖拐》,观众给予《卖拐》充分肯定,《卖拐》何以成功,缘自节目生动表现出了人们内心普遍存在的一个心结,即疑病倾向,疑病是范伟所饰演的角色所以被骗的心理基础,更是今天影响人们生活质量的元凶。
短短的一个小品,展示了疑病症的方方面面:首先,是听不得“晚期”、“严重”这样的字眼,这些词是下的钩,丢的饵,牢牢地把人套住了;接着,对身体异乎寻常地关注,变得出乎意料的敏感,终于发现身体的不适感,完成了从正常到异常的转变;再接着,越陷越深,好坏莫辨,在小品中高秀敏好言相劝,结果被范伟训斥一顿;后,经济上的损失不去说了,可怕的是一个病人被制造出来了,可以想象,范伟接下来肯定要请假去外科作系统检查,吃药打针……小品揭露了四处充斥蔓延的骗术,然而,我们更应在笑后深思造成骗术得逞的各种因素。
据有关统计,在综合性门诊,约有30%以上的就诊者没有任何器质性病变,有相当一部分尽管没有“真正”的病却泡在医院的求治者很可能就是患了疑病症,即一种确信自己患有实际上并不存在的某种疾病的病。当然疑病症是一种极端的情形,对于许许多多把精力和金钱放在追寻各种保健品、补品及所谓的养生功法的人们身上,我们所看到的是更普遍,危害性更大的问题-疑病倾向。典型的疑病症患者可以说自己把自己的生活给毁了,他们出入各大医院,关注报刊上的各类医药广告,动辄一掷千金,反复进行没有必要的检查,大量吞吃不同种类的药物,把自己整个人变成了一个肝脏或一个胃,成天敏感地感受这些脏器或相关部位的感觉,置生活、学习和工作于不顾。对弥漫浸蚀在许多人心灵深处的疑病倾向而言,反映了他们退缩保守的生活态度,缺乏生活目标和自信,这极大地妨碍了他们发掘自身潜能,融入高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
造成疑病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两点特别值得一提,其一是文化上的,中国中医中的“亏”与“虚”似乎构成广泛的社会文化心理,这由现今铺天盖地的治疗“肾亏”的广告可见一斑。
另外就是我们习惯于用躯体表达情绪,比如说“胃口不好”,很可能其真正的含义是心情欠佳。这些对亏、虚的恐惧或情感障碍都可能会畸变为疑病倾向与疑病症。其二是父母对子女患病的态度,父母对子女健康过分关心(好像不太善于关心别的方面)容易在子女身上种下疑病的种子。有些父母对子女很苛刻,但如果子女有病,就实行“特赦”,这似乎是在把子女往疑病的道路上驱赶。
疑病症从疑病中获得了好处,他们可以心安理得地逃避现实和责任,他们很难轻易放弃疑病,这使心理治疗显得非常困难,但一旦冲破了疑病的束缚,往往能焕发出他们崭新的生活风采。实际上,疑病症患者都是一些“优秀”的人,其优秀就表现在他们的敏感性上,他们比一般人更为敏感,只不过他们的敏感用错了地方,他们特别“耳聪目明”地捕捉身体上的细微变化、精心分析、耐心治疗,浑然不觉自己在无端地浪费时光,假如他们通过治疗能把这种难得的敏感等优秀的心理品质由自身转而投向外部世界,去观察市场动态,探索自然和社会的规律,而不是镌而不舍地去看病就医,那么他们就能开始一种创造性的生活。这一转变显示的是生活态度的深刻变化,在疑病的背后隐藏的是欲望,是想健康想幸福的欲望,但对疑病症来说,他们采取的是被动防守的策略,在恐惧患病,害怕失去的紧张中度日如年,相反,正视欲望,不断进取,就能提升生活质量,实现自身价值,这才是疑病症患者应该高高举起的旗帜。
- 上一篇:上一篇:怎样去摆脱疑病症这个问题
- 下一篇:下一篇:广州精神障碍医院揭秘品牌公布!精神分裂患者的早期识别与干预